今年廣州車展首日,即便眾多新車首秀,“你方唱罷我登場”;但一條跟新車無關的消息,仍舊在紛雜的汽車資訊中突圍而出,成為汽車業以及車主關心的焦點。
當天下午,中汽中心汽車技術情報研究所發布了一份《智能汽車車載通訊軟件測評報告》,騰訊推出的微信車載版作為典型的車載原生通訊軟件,率先接受了測試。
從測試數據可以看出,微信車載版能夠有效減少用戶使用手機造成的視線轉移和注意力分散,有助于駕駛者專注于前方路況。在不同場景下,使用微信車載版的用戶,視線聚焦前方道路的比例提升至94.7%,超過在車上使用手機進行通訊。
沒錯,這是中國乃至全球首個針對車載原生通訊軟件的測試,而主角就是近段時間備受關注的車載微信。
時間拉回到11月15日。
夜幕下,珠江畔,小蠻腰下,廣汽傳祺人斗志激昂。這一晚,被廣汽寄予厚望的第二代傳祺GS4正式上市,最重要的一個賣點就是所搭載的“車載微信”。
由此,第二代傳祺GS4成為全球汽車業首款搭載“車載微信”的新車。這也是曾慶洪與馬化騰極力推動的成果。
與廣汽傳祺人一樣,騰訊智慧出行的小伙伴們也顯得相當興奮。
畢竟,相對于同行而言,在汽車智能與出行生態賽道上,騰訊屬于“后生”。此次微信“上車”,對于騰訊出行而言,是一次歷史性的拐點。
因此,在第二代GS4上市現場代表騰訊演講時,騰訊智慧出行事業部副總裁鐘學丹展露出日常難得一見的激情一面。
一周之后廣州車展首日,功夫汽車再見鐘學丹時,當談起車載微信,他又恢復到日常一貫的“冷靜”當中——即使是面對著一份來自第三方的頗高評價。
“我們需要解決的是,給用戶提供一種更安全、便捷的方式,減少他在駕駛時間段這個空白造成的‘信息焦慮’。”鐘學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依舊沒有對手般的豪言壯語。
他認為,微信車載版一直在做“減法”,而不是外界認為的功能加法,“微信車載版只提供通訊必要的功能。”
在功夫汽車看來,騰訊出行這種做“減法”的方式,與外界對微信“上車”后的功能強化的“加法”想象大相徑庭。
畢竟,不少汽車企業在推廣車載通訊系統時,都將豐富乃至“過剩”的娛樂休閑等功能作為吸引消費的重點。
其實,這種“減法”背后恰恰體現了車載微信的“自我克制”,甚至是騰訊集團“科技向善”的使命在智慧出行領域的落地。
同時,騰訊出行的這種“自我克制”,也體現在與車企合作全價值鏈當中。
功夫汽車印象尤為深刻的是,無論是在今年騰訊全球數字峰會主會場上,還是在智慧出行分論壇上,騰訊高管向傳統汽車業的“表白”,清一色用詞皆為:“助手”“幫手”“綠葉”;就連往年的“賦能”熱詞也消失了。功夫汽車與騰訊車聯副總裁鐘學丹的交流時,他篤信,與主機廠合作,必須“敬畏”汽車業。
正所謂“態度決定一切”??梢哉f,騰訊智慧出行的“態度”,也是其能夠“后生可畏”“后來居上”的關鍵。這也與騰訊“用戶為本,科技向善”的“初心”密不可分。
做“減法”的車載微信上車后把手機拋掉,但又不會處于信息焦慮,這是我們的一個愿望。不過,駕駛的出發點,應該是安全,而非娛樂性、互動性。
根據中汽中心報告統計分析,駕駛員獲得交通信息80%來自視覺,14%來自聽覺,視覺系統是駕駛員獲取外界信息最重要的渠道。因此需要提供讓用戶更專注于駕駛、不容易造成分心的產品形態及交互方式。
中汽中心這份報告指出,車載通訊軟件應該通過人機交互的優化,最大限度的減少對視覺的占用,從而減少對駕駛員注意力的分散,保障駕駛安全。
在中汽中心看來,一款專為駕車場景設計的車載通訊軟件,可以從根本上完善人機交互方式,使駕駛員在開車時能夠安全操控、便捷通訊,改善駕駛人注意力分散狀況,使其更專注于駕駛,從而提升駕駛安全性。
此次評測中,騰訊微信車載版作為典型產品首先接受各項測試挑戰。為保證測試結果的真實可靠,該報告制定了功能性測試、用戶界面測試、強度測試、容量測試、安全駕駛測試等多個科學嚴謹的測試環節,并設置了安靜、鬧市和高速這三種典型的噪聲環境。
在安全駕駛實踐測試中,該報告以微信車載版、手機通訊為例進行了不同駕駛場景下全方位測試,結果顯示:
微信車載版電話交互條件下對于主路面的注視比例(94.74%)高于手機電話所對應的主路面注視比例(72.70%);
同時,微信車載版在信息交互條件下對于主路面的注視比例(91.89%)要高于手機信息所對應的主路面注視比例(65.20%)。
此結果表明,使用微信車載版服務后,駕駛員對前方道路的注視比例顯著增加,右下方手機區域和多媒體區域注視比例減少,駕駛員具有更多的決策時間來判斷道路狀況,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從而有效地改善駕駛員注意力分散問題,使其更加專注于前方駕駛。
駕駛員眼動儀測試結果,圖左為手機信息,圖右為微信車載版
報告還對車載通訊軟件安裝測試、性能測試、安全私密性測試、容量測試、強度測試、故障恢復等方面定義車載通訊軟件的評測維度,對車載通訊功能是否完備、性能是否穩定、交互是否友好等方面進行驗證。結果顯示,微信車載版均以“優秀”結果通過測試。
得益于微信車載版的全語音交互設計和極簡的操作邏輯,微信車載版會使駕駛員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前方道路上,注意力分散的情況得到有效改善,行車安全性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就此,騰訊智慧出行事業部副總裁鐘學丹評價道,“車載微信安全一直是我們致力于去解決的問題,我們在提出這個產品的時候花了很長一段時間去打磨它,希望更多的是解決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溝通需求,而不是鼓勵大家在車上聊天、溝通。”
在功夫汽車看來,中汽研這份報告給消費者以及汽車業厘清了兩個問題:
首先,車載原生通訊工具的角色,就是取代手機,讓駕駛者在車上將手機徹底放下。這是對車載通訊系統企業的“技術要求”。
其次,車載原生通訊工具的功能,應該聚焦于最基本的溝通需求,而不是車上娛樂等訴求,讓駕駛者更安全。這是對車載通訊系統企業的“倫理要求”。
可以說,第一個“技術要求“,隨著微信上車,斑馬加碼,以及一些頭部車企或者造車新勢力的加入,這不將是難題。
難的恰恰是“倫理要求”。功夫汽車很擔憂,越來越多的車載系統會將豐富而花哨的娛樂性,作為車載通訊系統的的賣點。
因此,能抵得住誘惑,只提供基礎性的溝通功能——這種做減法的方式,將尤為難得可貴。
微信車載版開了一個好頭。我們也期待,騰訊的“自我克制”,能夠對時下略微“浮夸”的車載通訊系統行業起到正本清源的示范作用。
縱然,車市寒冬之下,新車競爭激烈,全行業需要從智能化尤其是車載通訊領域找到消費者的興奮點。我們仍舊期待,整車企業能夠理性認同,這種做減法的行為,從而形成行業的“倫理底線”。
做綠葉的騰訊出行如果說,我們從持續做“減法”的車載微信上看到騰訊“科技向善”的使命;那么,我們從騰訊智慧出行與車企合作當中,能夠感受到一家互聯網巨頭對傳統汽車業的“敬畏”。
在“顛覆”口號無處不在的時下,這種對傳統合作伙伴的“敬畏”,顯得難能可貴。
事實上,用這三個詞——“矛盾、糾結、無奈”,來形容時下不少傳統車企面對車聯網的態度,可能八九不離十。
其一,面對互聯網巨頭的車聯網技術,傳統車企一方面想“走捷徑”以“拿來主義”形式采用,另外一方面卻擔心數據被侵蝕,被“支配”。到底用還是不用,傳統車企很“矛盾”。
其二,面對車聯網技術的興起,傳統車企一方面自身開發不具有優勢,另外一方面也清醒地認識到“時不我待”,消費者相當“饑渴”。到底怎么辦,傳統車企很“糾結”。
其三,面對眾多互聯網車聯網解決方案,傳統車企一方面難覓頗具特色從而形成差異化優勢的方案,另一方面不少方案甚至還不如一部手機從而淪為雞肋,傳統車企很“無奈”。
在功夫汽車看來,傳統車企的“矛盾、糾結、無奈”,恰恰構成了百年汽車業轉型的新“痛點”。
打個也許不太準確的比喻,傳統車企在車聯網面前有點像“處女座”。要像與“處女座”好好做朋友,甚至打動他們,之于互聯網巨頭而言,這不僅僅需要細節完美的“雕蟲小技”,也許更要有大格局、大智慧。而在合作過程中的,價值觀恰恰是最重要的。
正所謂“態度決定一切”。騰訊向傳統汽車業的“表白”,應該是功夫汽車感受最深刻,也是最特別,甚至是“很不騰訊”!但這恰恰讓傳統車企很受用。
從前期與吉利、東風等合作,到如今與廣汽、長安的深度戰略合作,騰訊智慧出行在公開場合的定位:從“賦能”轉變為“助手”“幫手”,而“甘當綠葉”的角色始終不變。
在與鐘學丹交流時,他特別提及對傳統汽車業的“敬畏”:在百年汽車業面前,我們要有敬畏之情,做好助手的角色。
可以說,敬畏百年汽車業,成為騰訊智慧出行與車企合作的“價值觀”。
在此前此起彼伏的“顛覆”聲中,騰訊智慧出行的“低調”可謂是一股清流。在功夫汽車接觸的多家車企相關負責人中,他們對騰訊出行的印象頗佳,“是來一起做實事的!”
在功夫汽車看來,傳統車企轉型的“矛盾、糾結、無奈”,也許最佳的治愈方法就是“合生共贏”。騰訊出行這種“甘當綠葉“的價值觀,助力其迅速打開整個汽車業,更令這位“后生”進擊之路顯得愈加“可畏”。
更重要的是,這一價值觀,為車企與互聯網合作找到了共同的出發點,樹立了一種全新的模式。
功夫拍案毋庸置疑,中國汽車業占據著全球智能化應用創新的C位。
我們絲毫不用懷疑,技術領域迭代對汽車行業發展的推動力。但我們恰恰要警惕的是,“野蠻生長”所帶來的種種安全、倫理等方面的社會新課題。
在汽車業變革的十字路口,我們破題,需要整車企業與互聯網巨頭共同的價值感,更需要互聯網巨頭們的“自我克制”。
車載微信的“減法”,與騰訊智慧出行的“行業敬畏”,都是汽車業智能化過程中各方“自我克制”的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