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農發行因一紙檢測報告,就否決了應聘者,實在太過草率。如果一個企業真正渴望人才、愛護人才,就該有一個暢通的權利救濟通道。
▲江蘇蘇州舉辦夏季人才招聘大會,206家單位提供8806個工作崗位,吸引大批求職者冒著酷暑前來咨詢應聘。圖/ 視覺中國
文|于平
據媒體報道,江西財經大學在讀研三研究生小鑫(化名)在參加江西省農業發展銀行校園招聘中,通過筆試、面試后,卻被第三方機構ATA(全美在線)的檢測系統判定在情緒上存在高風險,江西省農發行以此為由拒錄小鑫。
一個在眾人眼中各方面都優異的學生,卻遭到了銀行拒錄,且依據是“機器人”檢測的結果。這一事件引起紛紛議論,不少人都懷疑相關銀行的招聘存在貓膩。
要說銀行內部人士借機器人評測,在招聘上舞弊,這樣的“陰謀論”恐怕站不住腳。這個ATA(全美在線),還真是一個比較規范的機構,在考試測評行業也做了許多年,它的評測過程,是依靠相關軟件,由服務器自動控制,基本可以排除人為操縱的可能。
不過,在整個招聘過程中,江西農發行也并非沒有過錯。
過錯之一,江西農發行對小鑫早早發出擬錄取的通知,甚至連分配的支行都明確了,這極為不妥。作為銀行招聘的組織者,他們顯然知道機器人評測有否決的風險,既然如此,就該充分告知應聘者風險,讓應聘者有心理準備,以防其“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實際上正是因為江西農發行的這一過錯,導致小鑫對招聘結果產生了過于樂觀的誤判,放棄了2018年春考和省考的機會。
過錯之二,機器人評測的結果對小鑫不利,江西農發行并未及時、主動告知小鑫,而在小鑫質疑評測結果時,農發行也沒有公布相關評測的具體依據,這對當事人很不公平。
▲考生通過筆試、面試通知。圖/中國江西網
從擬錄取到拒錄取,這樣的變化對于應聘者利益影響太大了,及時、主動告知,應當是招聘單位的基本責任所在,但江西農發行卻不向小鑫透露半點信息,直到小鑫追問,才被迫吐露實情。作為一個大型政策性銀行,招聘程序怎能如此隨意,對待應聘者怎能如此冷漠?
其實,銀行的招聘中,引入機器人評測,固然有利于排除招錄過程中的人為干擾,但與此同時,也要遵守公開、公平的招聘的規范,充分保障應聘者的權利,否則,機器人評測再先進,招聘也難有公正可言。對此,也有網友提出,類似“情緒檢測報告”之類與客觀能力無關的主觀性精神測試,應該放在第一輪,以免留下暗箱操作的空間。
而且,在招聘中,將決定權拱手上交給“機器人”,這更值得商榷。ATA(全美在線)也坦陳,機器檢測不排除也有誤判,可能概率較小,該機構出示的評測報告也要求,對考生的評估,建議與EPI測評、評價中心技術等方法組合,進行綜合考慮,全面評價。
江西農發行卻因一紙報告,就否決了應聘者小鑫,實在太過草率。如果一個企業真正渴望人才、愛護人才,就該有一個暢通的權利救濟通道,鄭重對待應聘者的質疑,如此,才能避免真正的人才在招聘中被機器“誤殺”。
□于平(媒體人)
我們發布了一個“稿事”計劃!如何投稿?請戳“閱讀原文”。
編輯:孟然 實習生:范娜娜 校對:陸愛英
推薦閱讀:
我老婆被快遞車撞了之后..... | 新京報快評裝七八十個APP:現金貸為何還不放過大學生? | 新京報快評中國繼續擴大開放,是內生邏輯也是民生福祉 | 新京報專欄放開金融業市場準入,將“一放解千愁” | 新京報專欄擴大進口為中國及世界民眾帶來福祉 | 新京報快評特別提示:留言如入選新京報A03版“微言大義”,請在后臺回復您的“真實姓名+銀行卡號”